学校首页

学生活动

当前您的位置: 学院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学生活动 > 正文

信息工学院开展“知识产权日”主题普法课堂: 青年学子共学创新法治课,筑牢尊重知识护城河

作者:丁小雪 来源: 浏览量: 发布日期:2025-04-27

为迎接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,4月23日,信息工学院学生会,面向全院在校班级代表、创新创业社团成员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,开展“知识产权普法课堂”专题活动。通过“法律解读+案例警示+互动承诺”三步走模式,为50余名师生上了一堂兼具专业深度与现实意义的“创新法治必修课”。

课堂伊始,辅导员罗静文老师以《数字时代大学生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》为题,紧扣信息工学院专业特性,聚焦三大痛点展开普法:

一是代码与算法的“红线”:结合“学生团队开源项目被剽窃”“AI训练数据侵权”等真实案例,解读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中关于“源代码修改权”“算法模型归属”的界定标准,提醒学生“开源≠无版权”,需警惕“拿来主义”陷阱;二是学术创作的“暗雷”:以“某高校学生毕业设计代码被企业盗用”“论文查重率虚高背后的‘洗稿’乱象”为例,解析《著作权法》中“合理使用”与“抄袭剽窃”的边界,强调“引用标注≠免责金牌”。三是日常生活的“陷阱”:通过“破解版软件附带木马病毒”“盗版网课账号共享群”等场景,揭示盗版行为对个人隐私、学术声誉乃至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,现场演示如何通过“中国版权登记平台”验证正版授权。

为强化课堂实效,活动特设“案例思辨”环节。罗老师抛出两个争议性场景:

场景一:学生为完成课程作业,在未获授权情况下复制某开源项目代码框架,仅修改部分变量名,是否构成侵权?场景二:某博主将付费购买的编程网课拆解为短视频片段,以“知识分享”名义免费传播,是否合法?各班级代表分组展开激烈辩论,并由师逐一点评。针对场景一,指出:“即使开源协议允许修改,仍需遵守‘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’原则,简单‘换皮’涉嫌违反GPL协议。”对于场景二,援引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第六条,强调“不以营利为目的”不能成为侵权挡箭牌,建议通过“课程授权截图+内容节选标注”实现合规分享。“以前觉得‘借鉴’代码就像抄作业,没想到会涉及法律风险!”2023级人网络专业学生张新瑞在研讨后坦言,今后将建立“代码引用清单”,并主动学习开源协议规则。

课堂尾声,学院学生会指导老师丁小雪发起《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》签署行动,全体参会学生参与。此次普法课堂以‘小切口’撬动‘大保护’,通过‘一堂课’激活‘一盘棋’,让知识产权意识真正扎根于青年创新土壤。未来,信息工学院将持续深化“法治+科技”育人模式,为培养“敢创新、懂规则、有担当”的新时代信息人才筑牢根基。

(一审:郭俊 二审:向磊 三审:文洁



联系我们

地址: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(经开区)智慧路79号

邮编: 412001

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: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(经开区)智慧路79号  邮编:412001  信息管理中心开发与设计